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技術
減重手術革新創舉——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讓妙齡女子重新擁抱健康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15/06/29
近日,暨大附一院副院長、微創外科主任、胃腸外科王存川教授以及他的醫療團隊,完成了重大的減重手術革新術式---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該項手術集合了胃旁路術以及袖狀胃切除術的優點,更有效地幫助患者治療肥胖合并糖尿病。
年輕女性患糖尿病體重飆升 寄望減重手術擺脫困境
患者小王,20余歲女性,為外院一名護士,因發現血糖升高3年余到暨大附一院就診。小王表示,3年余前體檢發現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最高約22mmol/L,伴多飲多食,于是在外院就診,診斷“2型糖尿病”,接受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每天注射兩次,用量分別為早上30單位,晚上28單位及口服二甲雙胍控制血糖。3年來,因患者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導致體重增長,最高達90kg。日常偶伴關節疼痛、睡眠呼吸暫停。近日,患者因在科普節目上看到王教授以及他的團隊專門針對肥胖合并糖尿病所出的有效治療而求醫我院,欲通過外科手段治療肥胖癥及糖尿病,擺脫每日胰島素以及藥物治療的困境。
小王入院后,經王教授團隊的專業評估以及參考相關檢查報告后,確診患者為“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癥、肥胖癥”,具有手術治療肥胖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指征。那么,既然具有臨床指征,在選擇手術方式上該行胃旁路術還是袖狀胃切除術呢?后來,經過團隊醫生的討論后,決定將胃旁路術和袖狀胃切除術融合起來,大膽革新出一種新的手術方式---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
銳意革新為患者 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成功施行
何謂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呢?我們知道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的原理是利用腹腔鏡技術沿胃大彎方向保留幽門以上2-4cm以上胃竇部,沿胃長軸切除胃的大部,切除全部胃底,使殘余的胃呈“袖狀”,容積約50-80ml左右。優點是不改變胃腸道的生理狀態,不干擾食物的正常消化與吸收過程。而胃旁路術是一種改變腸道結構、關閉大部分胃功能的手術,手術將胃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較小的上部和較大的下部,然后截斷小腸,重新排列小腸的位置改變食物經過消化道的途徑,減緩胃排空速度,縮短小腸,降低吸收,使胰島素抵抗因子分泌減少而達到治療肥胖并糖尿病的功效。而王教授所革新的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則是將袖狀胃切除術以及胃旁路術二合為一,取其優點。其中關鍵的操作就是在原來袖狀胃切除的基礎下,保留幽門,向遠端測量上端空腸25cm,使用腔鏡直線型切割吻合器在此處橫斷空腸,再從空腸遠斷端向遠側測量150cm,以絲線定位??漳c近斷端與遠斷端以遠150cm定位處以絲線縫合固定,在兩腸段對系膜緣處各作一切口,行空腸空腸側側吻合,吻合口約6cm。最后在結腸下切開系膜根部切開小口,將袖狀胃從結腸下穿過,用絲線將空腸斷端遠端側方與袖狀胃在幽門下斷端絲線固定,行端側吻合。
在王教授團隊的努力下,成功在該名患者身上完成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而該患者在術后1天恢復迅速,血糖也馬上得到改善,由原來最高空腹血糖的22mmol/L,逐漸下降10-12mmol/L,不需要胰島素皮下注射以及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術后2天,已行肛門排氣便,可下地走動,行日常生活自理。術后3天,開始進食少量全流食物。術后6天,已順利恢復,空腹以及餐后血糖控制在6.8-7.5mmol/L及9.7-10.6mmol/L。后經消化道造影檢查,患者術后腸道功能正常,未發現吻合口梗阻以及滲漏的情況。
精準腹腔鏡袖狀胃旁路術是王存川教授醫療團隊銳意革新的新型治療肥胖并糖尿病術式。改術式既有袖狀胃切除術保留幽門的優點,又具有胃旁路術改變食物的消化路徑,達到治療肥胖并糖尿病的功效??芍^是相得益彰,各取所長。我們相信,該手術方式的革新將會帶給全球治療肥胖并糖尿病新的認識與思考,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幫助他們重返健康之路。
背景資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并糖尿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目前,控制糖尿病的內科治療手段主要有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皮下注射等方法。近年來,被國際專家推薦使用的減重手術用于治療糖尿病的方法越來越受青睞,而常用減重手術有腹腔鏡胃旁路術、袖狀胃切除術等。減重手術最高起源于美國60年代初,剛開始是為了治療胃部疾病,后來觀察到其具有很好的減重和控制血壓的療效,才逐漸演變為治療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的手術,并成為美國減重和2型糖尿病的金標準術式。在中國,減重手術最早是在2000年,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存川院長率先開展的。到目前為止,已有10余年減重手術經驗,完成數百例全腹腔鏡下減重手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