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院動態
我院科技成果獎勵喜獲豐收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22/04/15
4月15日上午,廣東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大會頒發了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我院張水興副院長團隊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唯一完成單位,這是我院15年以來,再次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徐安定院長團隊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
張水興副院長團隊的“鼻咽癌智能診療體系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項目分別從“技術創新-智能診療-創新應用”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實現了鼻咽癌治療抵抗定量評估、精準預測及分子功能可視化,建立了全鏈條的鼻咽癌智能診療模型,并拓展應用于其他頭頸部腫瘤,提升頭頸部腫瘤診療均質化水平。該項目團隊成員近5年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區TOP 30余篇、ESI高被引4篇、ESI熱點1篇。授權及實審專利22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5件,主編及參編教材10項。4項研究寫入國際指南及專家共識,達成7項頭頸部影像國內專家共識,創造間接產值5000多萬元,推廣應用至全國50余家三甲醫院,培訓2萬多名影像及腫瘤醫護人員,顯著提高鼻咽癌整體診療水平。
徐安定院長團隊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核心診治技術的轉化、推廣及規范應用”項目首次證實了STAF評分在我國卒中患者房顫篩查中的作用,顯著提高卒中患者房顫的檢出效能,改善患者預后。創新性構建了天河區醫聯體急性缺血性卒中局域急救網絡及周邊地區三級架構醫聯體。促進了缺血性腦血管病核心診治技術的推廣及規范應用,顯著提升了急性缺血性卒中預防及診治水平,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大幅度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項目團隊成員近年來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43篇,組織撰寫專家共識和指南9篇,授權及實審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和軟件著作權2項,推廣缺血性腦血管病核心診治技術在23家醫院應用。
社會力量獎方面,我院榮獲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其中我院尹良紅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醫學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鄭小飛副院長榮獲第三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三等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張水興副院長榮獲第三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第二完成單位。
過去一年,我院以高水平醫院建設為契機,以重大項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為抓手,以“名院+僑院”為立院根本,實施“旗艦+領航”的分層次學科建設方針,醫院的診療實力和科研能力,齊頭并進。醫院科技創新成果日益增加,不斷提升臨床實用技術水平,將為臨床患者提供多元化的診療方式。
下一步醫院將繼續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方案,加快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整合重點臨床??瀑Y源,不斷增強科研攻關能力,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更好地引領和支撐高水平醫院建設。(供稿:羅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