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功案例
乙肝可追求臨床治愈 這類肝友最有可能實現!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22/07/26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目前全球有2.57億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88.7萬人死于慢性HBV感染的相關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發性肝細胞癌占45%。而在我國,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約77%和84%是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有了“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說法,不少人聞“乙肝”色變,讓眾多的慢乙肝患者在工作、生活中備受歧視和偏見。隨著抗乙肝病毒藥物的發展及持之以恒的臨床探索,部分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愈不是夢。
2012年22歲的蔡先生體檢時意外發現自己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兩對半”結果顯示為大三陽,HBV高載量復制,肝功能明顯升高(谷丙轉氨酶ALT高至308U/L),我院梁淇教授綜合評估蔡先生的病情后,決定給予口服核苷類藥物抗病毒及護肝治療。蔡先生的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他規律服用核苷類藥物抗病毒并定期回院復診,HBV DNA逐步下降直至檢測不到,從乙肝“大三陽”轉為了“小三陽“。2021年9月蔡先生規律回我院復診時發現此時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在低水平(237.69 IU/ml),梁淇教授再次根據蔡先生的病情,決定在口服核苷類藥物基礎上聯合長效干擾素治療,并讓其加入了“綠洲”項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牽頭單位,我院為參與單位)以便于更好全程管理及優化,功夫不負有心人,蔡先生的乙肝表面抗原終于在4個月聯合治療后轉陰、乙肝表面抗體出現了,獲得了乙肝臨床治愈。
另一位吳先生2003年因身目黃染來院就診,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予護肝抗病毒治療。吳先生在堅持服用幾年抗病毒藥后自行停藥,于2021年6月再次回院復診發現慢乙肝再次復發,我科曹雅魯主任結合吳先生的檢查結果制定了核苷類藥物聯合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方案,約9個月的療程后經歷了家族2人因肝病離世的吳先生也實現了乙肝臨床治愈。
何為乙肝臨床治愈?
臨床治愈(又稱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學治愈)是指完成有限療程治療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續檢測不到,伴或不伴HBsAb出現,HBeAg陰轉,肝臟炎癥緩解和肝組織病理學改善,終末期肝病發生率顯著降低。臨床治愈標志著慢乙肝的持久免疫學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理想的療效指標,而且是可及的目標,
我國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HBeAg陰性,HBsAg低于1500IU/ml的患者接受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再聯合長效干擾素、或者序貫長效干擾素等治療后,臨床治愈率可達30%-80%。獲得臨床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僅為1%左右,極大降低了疾病進展風險。
感染科專家提醒,乙肝的臨床治愈不是一時的驚喜,而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乙肝為何難以治愈呢?
因為大多數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嬰幼兒期感染的,那時人體免疫系統還不成熟,不但不能識別乙肝病毒,還把病毒當成自己的“朋友”,和乙肝病毒“和平共處”;除此之外,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后,很快在肝細胞內形成了一種完全閉合的環狀雙股DNA,它就像野草一樣深深地“扎根”在肝細胞里,很難完全清除,而且像乙肝病毒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繁殖著病毒的后代,再播種新的“種子”。而且乙肝病毒很容易變異,容易耐藥。目前核苷類藥物可以長期有效地抑制病毒復制,聯合干擾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自身機體免疫,提高慢乙肝患者臨床治愈率。因此,不能期望短時間的抗病毒治療就能完全治愈慢性乙肝或清除乙肝病毒,遵從醫囑定期復查才能為實現臨床治愈打下基礎!
乙肝臨床治愈不是夢。如果您有需求,我院感染科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指導!我院感染科由我國傳染病學奠基人之一朱師晦教授(1939年德國科隆大學醫學博士畢業,首批國家一級教授)創建,是廣東省傳染病學碩士培養點之一,也是全國十個參編國家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熱帶病學》和《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編寫單位。目前在梁旭競科主任和李敏然教研室主任的帶領下我科加入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牽頭的《中國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北京陳菊梅公益基金會發起的《兒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萌芽)項目》、《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珠峰)工程項目》、《PEG IFNα-2b治療非活動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真實世界研究—容愈(E-CURE)項目》以及《愛肝一生全程管理》項目,全方位保障各類型慢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及全程管理,推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愈的早日實現,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已有12名慢乙肝患者獲得了臨床治愈。(供稿:李杰英 梁旭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