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功案例
我院心內科團隊成功實施Micra AV新一代無導線起搏+房顫消融一站式手術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22/09/05
2022年8月31日,在郭軍教授、李自成教授、陳小明副主任醫師等我院起搏電生理專家團隊的精湛技藝下,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Micra AV新一代無導線起搏+房顫消融一站式手術。這也是繼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首植后的又一進展!作為國內首批完成該項技術實踐的團隊,創新性地運用無導線最新技術,將其與既往臨床應用充分結合,展現了暨大附一心內科團隊不斷開墾探索的精神。
該患者是一位澳門老年男性,因持續性心房顫動伴心力衰竭在澳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近來因為心衰加重,且心臟超聲提示合并嚴重瓣膜病變,遂轉診至我院心臟外科。在心外科進行一段時間治療后,發現瓣膜病變程度尚達不到外科手術指征,可患者心衰持續無改善,夜間不能平臥入睡,長期臥床,輕微活動即氣促明顯,且入院后發現患者房顫還合并有高度房室傳導阻滯,24h動態心電圖記錄提示20多次停搏,最長停搏時間5s有余,需要盡快行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遂轉入心內科進一步治療。
患者轉入心內科后,治療團隊再次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發現患者病情復雜:1.患者既往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3期史,房顫病史已3年余,無冠心病,心衰考慮與心房顫動密切相關;2.傳統起搏器為外科手術,需要在左鎖骨下切開3-4cm的切口至皮下做囊袋放入起搏器,故需要暫??鼓幬?;3.但患者為卒中的高風險人群,短暫??鼓幰嘤兄酗L或者血栓栓塞的風險;4.患者患有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腎性貧血,手術切口愈合緩慢,感染風險大,術前術后用抗生素亦有惡化腎功能風險;5.患者持續性房顫導致心臟擴大、心衰已數年,目前已無藥物復律可能,但房顫卒中風險評估的CHA2DS2-VASC評分5分(≥2分為高風險),HAS-BLED出血風險評分3分(≥3分為高風險),故該患者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卒中及出血的風險均很高,對于他來說,最佳的治療方案是行房顫導管消融術根治房顫;6.患者重度肥胖,心功能差,既往腰椎間盤手術史,不能耐受長時間平臥手術。故綜合判定,對于該患者,盡量縮短手術時間,盡量避免停用抗凝藥物,恢復竇性心律為其最佳選擇。
經過治療團隊的反復討論論證,最終確定放棄常規起搏器植入術式,改用目前最先進的無導線起搏技術,術中先植入無導線起搏器,隨后立即進行房顫導管消融術,消融術中起搏器即可工作發揮保護性起搏作用,避免消融術中常規使用的臨時心室起搏電極置入,大大地縮短了起搏器植入+房顫導管消融術的手術時間,也確保了手術安全,不僅避免了兩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也避免了術后應用或停用抗凝藥物帶來的風險。敲定手術方案后,經過積極的抗心衰治療,待患者心功能好轉,于8月31日為該患者實施Micra AV新一代無導線起搏+房顫消融一站式手術。
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需要開通兩側股靜脈,選用了左側股靜脈通路植入無導線起搏器,右側股靜脈通路行房顫射頻消融術。先行無導線導線起搏器植入術,術中發現患者股靜脈至下腔靜脈迂曲扭轉成角,導絲通過極為不易。術中耐心地逐步擴張成角迂曲的血管,最終成功地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右室心腔間隔部,并程控測試起搏器工作正常后緊接著進行第二步房顫消融術。再從對側股靜脈通路進行射頻消融手術,期間無導線起搏器可作為備用起搏,時刻保駕護航。消融術后還成功電復律,使患者恢復正常竇性心律。電復律后再次測試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也精準工作,患者術后反應良好,手術圓滿成功。
據悉,最新一代的無導線起搏器不僅不但繼承了第一代無導線起搏器的所有優點:體積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兼容1.5 T/3.0 T全身核磁共振掃描檢查,還通過算法革新,能智能感知心房信號,實現生理性的房室同步起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除此之外,Micra AV無導線起搏器的整個手術過程時間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也相對傳統手術方式更加良好,同時避免了傳統心臟起搏器手術植入給患者帶來的皮下囊袋痕跡和手術創口傷疤,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得到更好的保證。郭軍教授表示,Micra AV實現了無線起搏治療領域的升級再突破,為患者帶來生理、精準、符合人體需求的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