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報道
【南方醫plus】一臺手術修復三部位,反復崴腳的小伙終于解除了困擾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22/11/28
【記者】朱斌
【通訊員】張燦城
今年世界杯賽場上,巴西球星內馬爾因右腳踝受傷被替換下場,賽后他被診斷為“踝關節扭傷”——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提到的崴腳。除了運動場上,我們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有“崴腳”的經歷,下樓梯踩空,跑步時踩到小石子等等。一部分人在崴到腳之后只會有輕度的不適或疼痛反應,還有一部分人在崴腳之后會有明顯的疼痛和腫脹。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小問題,殊不知當崴腳成為習慣時,就要考慮韌帶損傷了。
今年20歲的小張,左膝傷手術之后,近兩年來又經常崴腳,而且是雙腳反復崴傷。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病情依舊反復,這讓他困惑不已。直到找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侯輝歌,通過一臺手術,一次解決左膝關節半月板撕裂、左右踝關節慢性不穩的問題。
兩年反復崴腳成習慣
小張今年20多歲,兩年來反反復復出現崴腳,每次崴腳后都沒有引起重視。但隨著崴腳次數越來越多,小張總感覺踝關節那里一走路就腫痛難受。據小張回憶,就在那次下樓梯踩空的小意外發生之后,他就總是崴腳。
“當時下樓梯的時候,一邊走一邊回信息,結果一不小心腳就踩空了,扭傷了腳,當時痛得特別厲害。但后來休息幾天不疼了,就沒當回事?!弊阅且院?,自己便經常容易崴到腳。
之后小張就一直在周邊各地求醫,但是越看越苦惱。每次醫生的說法都不一樣,給出的處理意見也不同,到頭來還是什么問題都沒有解決。一次偶然機會,小張在網上看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侯輝歌主任醫師的相關科普視頻后,便前往醫院求治。
一次手術搞定三部位
接診后,侯輝歌主任對小張的情況進行了具體地分析。首先是他之前做過一次手術的左膝,因為經常崴腳后出現的發力不均衡的情況導致膝關節半月板可能再次撕裂出現疼痛的卡壓的情況。之后是最開始出現崴傷的左腳,根據暨大距腓前韌帶損傷評判指征來看是明確的踝關節慢性不穩。最后是因為左腳不敢發太多力而在某次走夜路的時候導致崴傷的右腳,導致兩個腳踝接連出現不穩的情況。
侯輝歌主任介紹,距腓前韌帶損傷修復,主要強調是否穩定。通過專業運動員與普通人群的臨床對比分析,發現松弛不一定是不穩,僵硬也不等同于穩定,他們提出了距腓前韌帶損傷后導致慢性踝關節不穩的暨大手術指征。同時,通過大量的病例研究,他們還提出九種分型和其對應治療方式。
分析完情況后,侯輝歌主任考慮一次進行三個部位手術。首先這三個關節都有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后續問題會越來越大,不只是會出現關節軟骨的磨損還會影響到周圍的關節導致更多的問題出現。并且根據術中的情況一次進行三個部位的手術,恢復期也會短很多。
小張在聽了侯輝歌主任細致入微地分析后,接受了手術方案。經過精心準備,侯輝歌主任通過關節鏡下微創手術,一次“搞定”了兩個踝關節和一個膝關節。術后第一天,小張就能在拐杖下地,第二天就順利出院了。
別把崴腳不當回事
許多人認為崴腳只是小問題,為什么小張會發展成這樣需要手術治療呢?對此,侯輝歌表示,崴腳若處置不當,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這時就需要手術治療了。踝關節扭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損傷,90%以上的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
“很多人崴腳后并不重視,認為不痛了就是康復了。殊不知急性踝關節扭傷若處置不當,內傷沒有充分愈合,約有40%以上的病例會進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焙钶x歌解釋,慢性踝關節不穩是由于踝關節及其周圍韌帶發生損傷,致使踝關節穩定性下降,并以反復扭傷腳踝為臨床表現?;颊咄萑肓恕芭环€→運動→再扭傷”的惡性循環。
侯輝歌提醒,韌帶損傷如果在早期處理不當,往往得不到修復,韌帶就會出現松弛甚至完全斷裂,關節從此缺失了韌帶的緩沖和固定保護,變得很不穩定,并且提供會代償性的影響到周邊的其他組織以及關節,這時就需要手術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