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功案例
微創助力,治療心臟瓣膜病無需再“劈胸斷骨”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22/11/30
“傳統的心臟手術后會在胸口留下疤痕,胸骨的愈合也需要數月,部分遠期還會存在不適、甚至疼痛。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可避免胸骨的損傷,傷疤小,康復快?,F在,胸腔鏡微創技術甚至為部分不能耐受傳統開胸心臟手術的患者創造了手術機會?!睆V東省醫院協會心臟血管微創外科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學術帶頭人張曉慎主任醫師表示。
心臟瓣膜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50%以上的瓣膜病患者適合微創手術治療
心臟瓣膜,是心臟中類似“單向閥門”的構造,用以維持血液循環在心臟中的單向流動,防止血液倒流。當瓣膜這個“閥門”由于各種病因導致不能有效的開關的時候,就會造成狹窄或關閉不全,嚴重時引起臨床癥狀。
瓣膜疾病的癥狀隨病情進展而異。慢性瓣膜疾病早期內不會出現明顯癥狀,病變嚴重一旦超出心臟代償范圍,此時就會演變成心臟衰竭,癥狀包含疲倦、活動時呼吸急促、心慌,以及雙足水腫等。同時也可能因心房顫動產生心律不整齊的現象。主動脈瓣膜的嚴重病變,甚至會出現胸痛、暈厥,甚至猝死的情況。
傳統的心臟手術絕大多數都需要在胸部正中鋸開胸骨后暴露心臟,直視下手術。由此造成的手術的創傷大、疼痛明顯,康復過程需要三個月。新興的全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是在胸壁上做1-3個數厘米的小切口,使用胸腔鏡攝取圖像,醫生通過顯示器進行觀察、完成操作的心臟手術技術。全胸腔鏡心臟微創手術憑借創傷小、輸血少、恢復快、術后疼痛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等優點,在我國心臟外科領域獲得長足的發展。
胸腔鏡微創換瓣手術助力術后快速康復,長期微創管理改善術后生活質量
今年72歲的龐伯十多年前因為心臟二尖瓣疾病先后經歷了兩次正中鋸開胸骨的傳統心臟瓣膜手術。如今,原來更換的人工生物瓣膜逐漸出現衰敗,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入院后了解到目前微創胸腔鏡下心臟手術占暨大附一院一半心臟手術量,技術已經很成熟,具有創傷小,疼痛輕,術后康復明顯增快等優點。順利接受了第三次心臟手術術后第八天,龐伯順利康復出院了。
張曉慎強調,只要進行詳細的患者條件判斷、圍術期流程制定、手術方案和應急處理預案準備等,再次心臟手術絕對不是“禁區”。而且還可以通過胸腔鏡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具有恢復快、術后疼痛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等優點,是符合適應癥的再次心臟瓣膜手術的更優選擇。
張曉慎表示:對于瓣膜疾病患者,科室形成一套確實可行的長期微創治療方案:首選胸腔鏡微創瓣膜成形手術,假如術后原有瓣膜疾病復發,可選擇微創再次瓣膜置換,目前我們采用胸腔鏡微創進行二次心臟手術的方法已經常規應用于臨床。經導管進行介入“瓣中瓣”技術也在積極研發中:即在損壞了的生物瓣里面,微創放置全新的生物瓣膜。經過這個流程管理的老年患者,至少20年內不需要因為瓣膜的原因而進行抗凝治療,能極大改善手術后的生活質量。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責編:劉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