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技術
DBS治療:帕金森病患者陳大姐的新希望
發布者:系統主管 發布時間:2016/08/16
陳大姐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她的這輩子坎坷曲折,1998年兒子被診斷為白血病,治療3年之后去世,隨后她又離婚,家庭破裂。2004年她感覺自己總有身體不適,按照頸椎病治療無效。后來去了當地的大醫院被診斷為“帕金森病”,經過治療,病情暫時穩定。她發病的年齡是41歲,如此年輕就患上了帕金森病,可能與那一段時期的精神壓力過大,過于勞累有關。的確,這不是一般女人能夠過得這一關的,如果是意志薄弱的人,很可能早已發生嚴重的后果。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大姐的病情不斷惡化,狀態不好的時間逐漸延長,不敢獨自上街,有時會摔跤,有時不能自己沖涼洗澡、穿衣,生活自理尚有難度,更別談安心上班工作了。因此,她產生了進一步治療的強烈愿望。經過四處打聽,得知暨大附一院有開展治療帕金森病手術的腦深部刺激術(簡稱DBS),該院還聘請了香港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香港外科學院及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威爾士親王醫院的主任醫師、教授朱獻倫作為總技術督導。朱教授1998年在香港參與了亞洲第一例帕金森病DBS手術,迄今已經做該類型手術超過100例。
2016年3月底陳大姐慕名來到暨大附一院就診。由于陳大姐長期還在堅持上班,又在基層醫院就診,要找到合適的專家并不容易,她的身體狀態不佳。因此,經過醫院專家的討論,認為應該先行一段時間的藥物加上康復治療,使身體的狀態有顯示好轉后再行DBS治療。在醫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郭黎教授醫療組的精心治療下,陳大姐身體狀態有明顯好轉,生活自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住院20天之后,她回到了鄉下繼續調養。
7月8日,朱獻倫教授,神經外科的李衛主任、王世勇及張柳博士等人組成的團隊經過數小時的手術,終于成功地將微電極十分精準地放置在她的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而且,這次朱教授使用了國內產品,價錢較進口產品實惠的多。7月30日,陳大姐再次來到到暨大附一院進行開機的程序。經過嚴格反復調試之后,她的手部活動及行走較前明顯好轉,即使不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走路狀態也較服藥狀態有好轉。對此,陳大姐興奮不已,對于自己今后獨立生活、生活質量的提高充滿期望,她打算再堅持工作至少兩年以上,直到自己的退休年齡。對此,我們參加診治的醫護人員感動不已,陳大姐歷經坎坷、患病12年,還是如此樂觀向上,熱愛生活,根本不懼歧視。這樣的心態真是不僅是患者中的楷模,也值得我們健康人學習,因此,這也可能是她的工廠老板長期聘用陳大姐的原因。我們祝愿陳大姐實現自己的愿望,健康長壽。
暨大附一院是廣州少數能開展此項手術的數家大醫院之一,郭黎主任表示要高起點、高質量地開展以帕金森病為主的運動障礙疾病的DBS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