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見習記者 毛玉婷
今年7月初公布的6月“湖南好人榜”中,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的徐月明獲評了助人為樂類“湖南好人”。突如其來的榮譽,讓徐月明有些惶恐:“大家都做一樣的事,實在是受之有愧。”投身公益事業十幾年的徐月明,是懷化市通道縣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創辦人,是通道縣志愿者服務中心“常駐志愿者”,也是通道縣數十個志愿服務項目的發起者和執行者,她把一腔熱血揮灑在公益路上,為7000余名困難老人和兒童送去溫暖和希望。
一場大病,下崗女工找到人生新方向
“在最困難的時候受到幫助,我知道那是多大的溫暖。”
在有些人眼里熱心公益的可能會是一些“有錢有閑”之人,但徐月明的生活卻與這樣的“人設”相差甚遠。1993年,徐月明從通道織布廠下崗后,當過繡花師傅,開過“慢慢游”,做過擺攤小生意,也去外面打過工。2006年,徐月明身患紅斑狼瘡——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需要長期做化療治療。當時丈夫已經離她而去,醫保也還沒有全國覆蓋,徐月明打零工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幾萬元錢,在治療到第五個月的時候被用得干干凈凈。
“母親要幫我照顧孩子,父親要上班,我經常一個人去醫院做化療,一個人擔驚受怕。”經濟壓力、身體壓力、心理壓力撲面而來,徐月明太懂那種無助的感覺了。就在這時,居委會給她辦理了低保,民政局也批準了她的大病救助申請,似乎有一雙溫暖的手把徐月明從深淵里拉了出來。“從那時候起我突然明白,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病好一點以后,徐月明開始參與公益活動,照顧孤寡老人,在老年大學做義工教舞蹈、十字繡、葫蘆絲等等,也會在下班后去敬老院給老人們剪頭發。
扛起重擔,成為貧困孩童的“徐媽媽”
“幫助的人越多,越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
公益做得越久,徐月明越感到無力: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為了凝聚社會力量和整合社會資源,2016年5月,徐月明正式注冊了通道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2018年8月,她成為通道志愿者服務中心負責人。從此,徐月明開啟了全年無休的公益事業,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一日一捐”“佳節送溫暖”“垃圾隨手拾”“圓夢微心愿”“愛心送考”……少年兒童是徐月明關注的重點群體,中心成立以來她先后幫助了214個困難家庭的孩子獲得資助,而收入甚微的她也個人資助了21個孩子。“我還勉強過得下去,不能讓孩子們上不了學。”
而對于許多困難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問題不單是錢就能解決的,長期缺愛、性格孤僻、成績差、缺乏自信等,有些孩子小小年紀眼里就失去了光。
“幾年前我們幫助的一個孩子,才上初一,父母都是殘疾人,我們剛見到他的時候他連話都說不清,陪他去醫院做了檢查發現他的耳道被耳垢堵塞。”徐月明說起時有些心疼,“在志愿者的陪伴和疏導下,成績吊尾內向的他考上了高中的重點班,現在已經高二了。”還有一戶孤兒三姐弟,父母都去世了,7歲的弟弟成了戶主。“這個小孩說話都沒有一句完整的,不愿意與人交流。”徐月明讓三姐弟參加了服務中心的“夏令營”。在“夏令營”項目中,這些困境兒童將會和“公益小天使”們一起生活,共同學習,互相交流。“你知道嗎,夏令營結束的時候,那個孩子上臺朗誦了一首詩!”徐月明語氣中滿是欣喜和激動。
能看到孩子們走出困境,點燃生活希望,考上好的學校,找到工作,是徐月明最大的幸福。而她能得到的回報,是那一聲聲既輕又重的“徐媽媽”。公益這條路,既辛苦,又容易被誤解,當記者問起有沒有想過放棄的時候,徐月明講了一個故事:有位住在山上的老奶奶,志愿者給她送去糧油米面的時候,她沒有立馬接過物資,而是緊緊握住志愿者的手不放,希望能陪她多說說話,臨走時眼含熱淚盼著志愿者下次再來。“還有那么多人等著我,我怎么能退縮呢?”徐月明眼神堅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