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殘支教 開啟公益之旅
與“美”相伴 向“善”而行 90后女教師,熱心公益已10年
更新于:2020-12-18 17:33:15 來源:
她,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也是長沙市岳麓區彭曉明傳統文化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她創辦了“23”公益聯盟組織,助學、支教、幫扶殘疾人參與各項志愿服務。2010年起她開始支教湘西,每年向當地困難學生贈送各類學習用品和書籍。除此外,每年她都會資助兩名山區困難學生上學,她資助的苖族寒門學子龍關勝順利考上大學。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她四處采購藥品和物資寄給災區,并組織學生開展“手牽手,歡度六一”繪畫活動,把優秀作品寄給災區小朋友作為特殊的六一禮物,也曾跨越國界資助了尼泊爾地震災區的小朋友。 她是街道“道德銀行”成員之一,多年來她一直用實際行動積攢著自己的“道德儲蓄”。 她是一名90后,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岳麓區博才陽光實驗小學教師胡巧萍,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胡巧萍

受家庭的影響,胡巧萍自小熱心公益。2008年進入大學以后,因積極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胡巧萍被推選為學生會志愿者部部長、義工團團長,并堅持每月從為數不多的生活費中節省50元捐給湖南省紅十字會。大二時,胡巧萍與同學一起成立了“23公益聯盟”。“23”取的是做身邊力所能及的兩三件好事之意。 2010年暑假,第一次接觸公益的胡巧萍決定去支教,通過在網上反復查找和聯系,她選擇了湘西鳳凰縣禾庫鎮雀兒寨小學。雀兒寨位于海拔830米的高山上,是座典型的苗寨,交通閉塞,貧困落后。學校的教學環境十分簡陋,墻壁斑駁,桌椅破舊,一、二年級在一個教室上課。雀兒寨小學校長麻求生在這里默默無聞工作了三十幾個春秋。胡巧萍為麻求生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迅速投入到為雀兒寨孩子們的服務中。 “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床就是由幾張凳子拼接成的,床上不論是蓋的還是墊的,都是黑黑的棉絮。”家訪時,學生家的貧窮深深刺痛了胡巧萍,她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們帶去快樂,教孩子們寫字、畫沙畫、唱歌、剪紙等。雖然每天跑山路、睡地板,但她感到這半個多月過得十分快樂,苗家孩子的淳樸和善良令她終生難忘。 此后每年,胡巧萍都會抽出幾天時間,帶上募捐所得的書包、文具、書籍、衣物等,探望雀兒寨小學的孩子們。每次去,美術專業出身的她都會給孩子們上幾天課,引導孩子們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胡巧萍說:“畢業后之所以選擇教師職業,也是源于雀兒寨的支教。” 課余,胡巧萍會帶著學生們做公益。在她的帶領下,學生們給災區的小朋友寄繪畫作品作為六一的特殊禮物,捐贈學習用品給云南、河南、湖南湘西等貧困山區學校。 令她欣慰的是,2014年,貧寒學子龍關勝在胡巧萍的資助下考上了大學,也加入“23公益聯盟”成為一名志愿者。 經過10年的努力,胡巧萍的支教隊伍越來越壯大,捐贈的物資也越來越豐富。目前鳳凰縣禾庫鎮已有19所村小、中心完小逾千人接受過“23公益聯盟”的幫助。 從2016年至今,胡巧萍堅持在岳麓區桐梓坡紅楓養老中心開展公益志愿服務。讓老人們經常動手動腦可刺激大腦,能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改善記憶力、思維能力,更能防止老年癡呆。今年暑假開始,她每周為敬老院的老人開展手工制作課。開學后,每半個月去敬老院給老人們上課。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不配合、不理解的行為,她始終面帶微笑,耐心地服務每一位居民。她說:“聽到的更多的是‘謝謝、辛苦了’,這是忙碌之中最溫暖的問候。” 疫情來襲,開學延期,怎么讓宅在家里的孩子們過一個充實的寒假?身為美術老師的胡巧萍決定發揮特長,在家把手工制作課錄制成視頻,發在家長群和朋友圈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跟著動手制作。 疫情防控期間,胡巧萍精心打造5堂公益微課,為同學們的超長寒假提供“營養套餐”,將“自我隔離”變為“自我提升”。她還組織各學科老師開展微課,通過公眾號平臺開展公益分享共22節課,內容涵蓋手工制作、音樂、美術、英語繪本閱讀、水彩入門、心理學、烘焙等領域。不少宅在家的同學表示:“這樣的假期格外充實!” 她既是“長沙好人”,也是美術教育的成功實施者,她用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孩子們心中的最美老師!
▌文/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 記者 劉雙昀 通訊員 高燕

上門打掃衛生,幫忙洗衣做飯,聯系求醫問藥……胡巧萍在年幼時就經常被父母帶領著在社區幫助殘疾人士,從生活上幫助他們,從思想上開導他們,幾年累計捐款8000余元,激勵更多殘疾朋友加入自強不息的行列。說起一家人的感人事跡,社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2013年,在“學雷鋒,善行長沙扶殘助殘四十佳”評選中,胡巧萍一家曾獲評“長沙市十佳扶殘助殘愛心家庭”。
爭當先鋒 助力抗擊疫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牽動著胡巧萍的心。從大年初七開始,她就加入了疫情防控的戰斗一線。連續100多天,她投身于協助社區排查、錄制網課、贈送口罩、關愛一線環衛工人、菜市場測量體溫、外來人口信息登記、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等各個崗位上,積極參與防疫志愿服務,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