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壩水池有幾口,老幼游玩陪著走。健身娛樂不擾民,互尊互諒鄰里情……”近日,記者走進長沙市天心區暮云街道云塘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便聽到了一陣悅耳的歌聲。原來,這是該社區以居民公約為詞,創作的《云塘之歌》。
衡陽梅花村一遇。
它不僅飄揚在轄區居民的廣場舞中,也出現在KTV里,活躍于騰訊等媒體平臺上。它與居民生活融為一體,更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沒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了,也不會滿地狗屎了。”居民曾女士說,公約已經深入人心,社區環境和生活幸福感都得到提高。
近年來,隨著湖南全面推進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制定實施,如此這般的喜人變化不斷出現在三湘大地的各個角落。勤勞質樸的湖湘兒女,邁出了探索基層自治的堅定步伐,在攜手共建幸福家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他們的智慧、擔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湖南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村(居)規”強調的是鄉村(城市社區)社會的通用行為規則和規范,在村域(社區)范圍內對村(居)民具有廣泛的“準法律”效力;“民約”彰顯的是一種契約精神,相當于村(居)民自愿共同簽訂的“民事合同”。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是基層治理中自治、德治、法治的重要體現。加強村(居)規民約工作,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強和改進基層社會治理,激發城鄉社會活力、凝聚群眾創造偉力、培育城鄉發展動力,推動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黨建引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在2019年湖南省民政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修)訂和實施應堅持的五條原則。其中,堅持黨的領導具有重要地位。
在制定過程中,除嚴格按照廣泛討論、征集民意、擬定草案等規范程序進行外,村(社區)黨支部的組織領導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群眾力量的重要載體。
同時,推動了村(社區)干部正確履行職責,暢通了群眾的訴求渠道,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在實施過程中,黨建為村規民約賦能。2018年初,永州祁陽龍山街道各村為推進河長制工作、保護生態環境,在村規民約中提出了禁止侵占河道、養殖、非法搭建等具體要求。隨后,通過“黨建+村規民約”,逐步形成組織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良好格局,讓維護水環境和公共衛生成為村民們的自覺。如今的龍山街道,有了更優質的生態環境和更舒適的人居體驗。
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辦好民生實事
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不追求量多而廣,卻必須有針對性、便于執行。湖南人民在這場生動的自治實踐中,發揮務實的工作作風,聚焦群眾需求,推動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
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村民收入,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石塘村的村規民約明確,鼓勵村民將土地流轉給村級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對外承包,村民每月可在家中收取土地租金。
清爽干凈的道路、整齊劃一的紅瓦黃墻……來到衡陽梅花村,這里景色宜人,環境優美。其中,包衛生、包秩序、包整潔的“三包”民約發揮了大作用。村民們開始主動打掃衛生,為家鄉“美顏”。
汨羅瞭家山社區屬于城鄉接合部,居民樓大多為老房子,亂搭亂建的現象較為嚴重。對此,社區設立了一個集中建房點,并立下居民公約——不得亂搭亂建,必須按照規劃,集中在建房點建房。“在這建房更便宜,住得也舒服。”居民夏聽思說,如果有誰違反了公約,便不能享受到一些社區福利。
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游勁民表示,一篇優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要務實管用、實施效果好,村(居)民能夠真正自覺遵守。如今,在生產建設、公共環境、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少村(社區)均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切實推進解決民生問題,滿足群眾需求。
注重精神文明:新風尚彰顯核心價值觀
愛國愛黨、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內容,在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中是常見之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調,以及對時代新風尚的引領,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了群眾的思想文化生活。
2019年《關于進一步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后,湖南省民政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唐白玉表示,該文件旨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革故鼎新,移風易俗,凈化社會風氣,推動基層社會文明進步。
在郴州桂陽縣龍潭街道八字塘社區,昆劇團團長、轄區居民胡女士特別喜歡演繹桂陽版的昆曲《貴妃醉酒》。她帶領一幫叔叔阿姨從零開始學習,為群眾帶來精彩紛呈的節目。社區順勢而為,將傳承特色底蘊文化寫進了居民公約。
在胡女士和其他文藝工作者的推動下,居民公約得以通過昆劇的形式廣為傳播,不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更走進了群眾心中,記在了他們的腦海里。
推進移風易俗、共創文明鄉風,亦是村規民約的重要功能?;閱屎嗈k、禁止盲目攀比、減少“活人墓”等新文明風尚,日益成為主流。
永州江永縣向光村開設“合約食堂”,從此村民們辦喜事兒省錢,喝喜酒也省錢。“大家不再過于關注你的菜色、規模等等,而是更關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快樂。”村民何橋明笑了。
村民熊祖春住在常德臨澧縣停弦渡鎮福船村。該村村規民約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不整違規酒。七十大壽當日,他沒有大辦酒席,而是選擇以不收禮的方式,小范圍內邀請親朋好友聚一聚。“快樂得到了分享,村規民約的約束力和公信力也得到了保證。”熊祖春表示,這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生日。
定下“小規范”,共建幸福“大家庭”。如今,更密切的黨群聯系、更多的民生實惠、更文明的社會風尚在湖南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群眾的自治精神、自治能力也同步提高,眾人合奏的一曲奮進之歌正傳唱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