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提質改造、完善社區適老化設施、推進為老服務的軟硬件建設……一系列措施,讓居住在岳陽市南湖新區求索街道南湖社區的居民充分享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幸福感。
南湖社區60歲以上居民占比36%,具有鮮明的老齡化社區特征。社區以搞好老年居民服務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主動擔當作為,把服務老人放置“頂格”位,持之以恒地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命名2022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南湖社區榜上有名。
永葆初心 讓老年人生活更省心
“以后這里就是你們的‘新家’!”2019年10月,巴陵石化公司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新組建了南湖社區,老齡化突出是該社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社區工作人員不懼麻煩,通過實地走訪、廣泛聽取意見、落實居民需求等方式,用真心真情安撫念舊的老年居民。
南湖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萍介紹,為讓老人盡快融入社區氛圍,贏得居民信任,該年10月,社區以重陽節為契機舉辦了一場文藝演出,吸引居民走出家門。“院子里好久沒這么熱鬧了,真開心!”活動現場,居民笑容滿面,也讓社區抓到了凝聚人心的突破口。
“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舒適,社區的干部操心了!” 劉俊安是社區的第一批“粉絲”,從起初的觀望質疑,到后來主動挑梁成為南湖小區業委會,為社區建設獻計獻力。
針對社區獨特的人口結構,2021年7月,南湖社區成立了以黨總支書記為組長,7個離退休黨支部書記、6個功能性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老年群體工作小組。結合網格化管理模式以及物業公司、小區業委會、退休服務站、志愿者協會、轄區單位等各方面資源,搞好老年服務設施落地、服務力量下沉。如定期對獨居、空巢、殘疾等老年對象家庭進行水、電、氣安全隱患的排查與維修;以樓棟為基礎將老年人群體全部納入社區網格管理平臺,對老年群體需求動態實時掌握與及時處置;建設微型消防站2個、完善小區視頻監控系統6個、新添置視頻探頭6個,居民安全感得到極大提升。
完善保障措施 暖心更舒心
“坐電梯下樓和老伙計聊聊天,周圍花團錦簇的,這生活,愜意!”干凈的桌椅、修剪成型的樹木、整潔的路面,南湖小區居民直言,人居環境面貌已經翻天覆地。
在舊房改造推進過程中,7位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帶頭入戶民調,社區通過改造、升級小區無障礙設施等工作進一步增強老年群體出行的舒適度。截至目前,轄區12棟7層及以上住宅,累計加裝電梯12臺。
不僅如此,南湖社區還在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開展適老化設施改造、對羽毛球館地面進行修繕、對乒乓球館進行整體改造,降低老年居民運動安全風險;老年食堂、康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等養老服務體系項目也在不斷升級,將陸續投入使用。
“為老人營造溫馨的家園是我們的不懈追求。”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依托小區內的康養樓進行點對點、上門醫療服務。在金色健康志愿者服務隊專業醫衛人員的支撐下,家門口的求索衛生服務站、南湖衛生服務站醫療力量已經撐起了一張老年居民醫療、康復護理守護網,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服務上心 促愛心在轄區傳遞
“王爹爹,聽說您剛學會使用智能手機,麻煩添加一下我的微信,有什么問題發個微信、或者打電話,我馬上為您解決!”社區網格員全時段、全區域服務好社區老年群體,營造了和諧、融洽的愛老、敬老氛圍。南湖社區將轄區所有老年居民納入“線下、線上”兩張網,實現“事在網中辦、人在網中走”。同時充分利用微信、QQ等軟件,第一時間了解老年群體訴求、需求。
通過“線上”織就的“鄰里朋友圈”,也讓社區網羅了一大批有意愿、有能力、有需求的老年群體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有時社區需要志愿者,在微信群發個通知,第一時間就有人響應。”工作人員介紹,在夏季的疫情防控中,社區居民自發幫忙搬電風扇、送礦泉水;社區開展環交通三圈綠色家園齊守護活動,多位“銀發志愿者”沖鋒在前;鄰里有矛盾糾紛,居民自發去調解;72歲的岳陽市老年大學攝影老師吳賢斌,多次義務幫社區拍攝、制作宣傳片……“紅馬甲”越來越多,居民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
在這里,已逐步形成15分鐘生活圈:小病不用出院子;圖書館珍貴藏書至少5000冊;老年活動中心分動態與靜態兩個區域,動態區可吹拉彈唱、排演舞蹈節目,靜態區可看書上課等;還有“柔力球”“合唱團”等16支文藝隊伍,將社區文化打造得豐富多彩。
“南湖社區將繼續在居住環境、社區服務、科技助老、管理保障等方面發力,探索老年服務工作新思路。”李萍說,社區與居民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是團結的力量將社區建設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