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應急專干是干嘛的?一開始,經營一家粉面館的老板說:“她就是來‘找茬’的。我做這個生意好多年了,她一來,一會兒說我的液化氣沒有安裝報警器,一會兒說氣罐碼放位置不合規。”
這位“找茬”的應急專干,正是今年6月獲評2022年長沙縣“最美應急人”稱號的龔勝姣,已經在長沙縣泉塘街道向星社區做了7年社區應急專干。這7年來,向星社區一直都是“零事故”社區。
“我們社區高層建筑比較多,主要是工廠很多,安全工作壓力巨大。”為此,龔勝姣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堅持每天徒步安全巡查10處,6個小時2萬余步,只為讓應急管理工作不漏死角、不留盲區。
近年來,長沙不斷完善基層應急組織體系,街道(鄉鎮)設立應急管理專干,社區(村)明確信息員,龔勝姣就是其中之一,這一體系解決了此前對于背街樓棟的小商戶、個體戶、居民戶安全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問題,掃清了監管死角和盲區,打通了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
龔勝姣做的是應急管理工作,但要真正做好并獲得群眾的信任,是在日復一日的巡查中積累的。轄區內所有的高層建筑、廠房和一些背街小巷,她全年無休地巡查,每天要走2萬多步。包里隨身攜帶著宣傳資料、剪刀、固體膠和打包繩,以便隨時用來修補殘缺的安全標語和公示欄。夏天,她會帶上居民家中常見的易燃易爆品,如花露水、殺蟲劑、空氣清新劑等,展示給居民看,教大家各種各樣的消防知識。例如,高溫天氣中,老花鏡的放置要注意,它在陽光下可能形成聚光點;花露水的酒精含量高,而燃點較低,也要小心。“把這些實物展現給大家,比光靠嘴巴說要好得多。”
作為社區應急專干,日常安全知識技能以及對法律法規的掌握必不可少。經過多次培訓,消防通道的規范要求、常用滅火器如何選、消防結繩怎么使用、應急救援緩降技能、火災逃生的正確步驟……這些,她都爛熟于心。
干了7年的社區應急專干,沒有發生過大的安全事故,但社區歷史遺留問題多,隔三岔五的家長里短“小打小鬧”讓龔勝姣很是頭痛。尤其是占用消防通道的問題,她稱之為“最難啃的硬骨頭”。
“之前無論宣傳多少遍都沒有效果。”往往是整改了沒兩天,又被亂停車輛和亂堆放物占用,這樣反反復復,不服氣的龔勝姣決心邀請轄區物業、企業、派出所和消防站,“真刀真槍”地模擬消防應急演練,并請來居民觀摩。從進小區到出小區,不足1000米的道路,消防車通過花了近40分鐘。占用消防通道的車輛中,移車耗時最短2分鐘,最長甚至半個小時。如果要真的遇到險情,后果將不堪設想。真實的數據讓大家的態度空前一致:必須整改!很快,在街道的大力支持和社區的積極協調下,消防通道整改工作終于完成。
“真的不容易。”這件事給了龔勝姣很大的啟發,她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社區安全管理制度,社區微型消防站每月培訓,應急演練每季度舉辦,并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應急處置流程。7年來,共檢查安全隱患近9000多處,發現隱患1萬多處,基本都已督促整改。
“我覺得做安全工作就是要多和居民打交道,想要居民安全就是得多‘找茬’。”龔勝姣說,和居民打交道要做到真心、耐心、細心,讓居民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